子课题四之教师论文(3)
日期:2020-04-14 09:28:41  浏览量:401

浅谈仁爱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摘要: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需要教师有仁爱之心,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本文选取笔者在常规课中教学情境,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

关键词: 仁爱 学生  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

 

新课标标准提出,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数学教学,差异教学作用很大,学生基础不同,思维差异明显,看待问题角度多面,理解能力有强有弱,这就需要数学差异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一、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著名数学家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转化,在班级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水平,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促进学生原有基础水平提高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将学生划为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群体,来布置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数学课堂实施因材施教模式

(一)依据差异,合理分组

作为一名刚走入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教学经验不是很多,但是自己从学生时代,就有一个很深的感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节课不可能是和自己备课设计的环节一模一样,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只机械的接受知识,他们需要接收-理解-感悟-再次生成-运用,变成自己内化的知识。而很多学生在老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由自身基础以及学习习惯不同,理解也开始出现不同,形成差异。在课堂中涉及了分层小组模式,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上课理解能力和作业完成能力各有不同,部分学生有了自学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部分同学需要调拨,启发,部分同学理解基础概念都有些吃力,作业不能很好完成。我将学生按照不同水平进行分组,小组合作,组内交流,组与组合作竞争,这样的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利用这一特点设计课堂,提升课堂效率。

(二)优化作业,分层处理

每名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学习习惯,解题效率等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基础能力和性格特点,改变传统教育中“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遵循差异化,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安排布置学生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完成合适的作业,分层次地布置作业,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混合计算”,很多学生计算能力还可以,对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很清晰的前提下,可以拓展,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添加小括号和中括号,参与计算。成绩一般,法则还有些模糊的学生,我自己重新出几道有理数的计算题,重在加减法,乘除乘方放在一起计算,再不混淆法则的前提下,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同学,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都很混乱的情况下,重点是理解法则,先做书本课后习题给出的计算题,先进行基础训练。这样,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都能按照自己学习能力,进行作业书写,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给他们发展空间,不至于一直反复机械的训练基础题。

(三)抓住本质,以学生为本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目标逐渐更替,现代化教学以定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给他们舞台,他们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

在讲授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内容时,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还停留在小学的算术思维中,拿起题目,直接计算,没有任何几何说理的证明过程。当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说理,我决定先发挥榜样作用,班级有三四位同学说理很好,我就请其中一位同学上黑板讲给其他同学听,扮演一个教师的角色。同学们很新奇,很期待这位同学的讲解,效果很好。课堂上要多加鼓励他们勇敢的表达,说的不好的地方可以补充,之后的图形课,经常让同学们上黑板讲,开始总是那几个说的很好的同学,慢慢的,很多同学开始大胆的举手表达。学生的潜能很大,多加鼓励,让他们自己表达描述,他们可以做的比我们还好!

(四)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实战能力

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只讲知识停留在书本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习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与生活这节内容中,从月历入手,发现横竖几个数字之间关系,我让学生带某年份某个月的月历,大家拿的都是不一样的,可是规律却是一样的...还有把家里的牙膏盒(长方体)展开,需要剪开几条棱呢?在解决应用时,尤其遇到商品打折问题,学生很难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超市买一个打折的商品,感受下价格是怎么计算的,如何用方程来列呢?等等问题,从生活入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性。这样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三、培养学生因材施教的几个因素

(一)教师教学因素

 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点,因而教师是教学过中实施因材施教政策的最主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向,有针对的教学,同时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对学习层次的提高,更是对学生个人发展有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个人因素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追求自我角色认同,需要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他们思维的日益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比较容易动感情,且这种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导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不可控性,因此学生必须要保证个人的学习状态。自己要有意志力,能够拒绝诱惑,把学习当作一种长期活动,持之以恒。

(三)家长教育因素

 家庭环境是促进和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舒适的学习氛围,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学习近况,与老师经常沟通交流,不盲目,不轻信,支持学校工作。因而,想要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学校必须做出合理的计划,号召家长配合进行教学,这也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结语

 近来一直倡导仁爱教育,本文就仁爱教育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展开讨论。综合以上分析的观点,可以看出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推进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蒋奇才.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与学生的个性发展[J].才智,2019(34).

[2] 时菲.差异教学,因材施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