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学校发展的基石
日期:2021-03-22 09:06:08  浏览量:261

研究学生:学校发展的基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禇宏启

校长和教师为什么要研究学生?因为研究学生很重要,但目前对学生的研究还很不够。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和中小学生的群体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社会发展又对学生发展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应对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就要比过去更多地关注学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本文从为什么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什么、怎样研究学生三方面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为什么要研究学生

教育是人的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教育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简单地讲,只有深入研究学生,才能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研究学生的目的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教育的高度取决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了解的深度,这是古往今来被反复证明的真理。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卓有成效,与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息息相关。现在的很多研究也表明 :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优秀教师群体(特别是特级教师群体)的一个关键特征和重要特点。

我们并不是说校长和教师过去没有研究学生,任何一位校长或者教师多多少少都在研究学生并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但是,校长之间、教师之间在研究学生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参差不齐,从总体来看,校长、教师对研究学生之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提高,研究能力需要提升。

在学校工作中,研究学生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学生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校长管理学校,首先应该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校发展观确定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发展观的最根本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管理是手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判断校长学校管理效能的高低,最终要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大小。

现代学校管理必须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起点和基点。我一直呼吁校长要走进课堂,引领学校的教学改革。实际上,校长只是走进课堂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现代学校管理不能“目中无人”,特别是不能“目中无学生”。从现状看,我国中小学校长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和研究投入还远远不能适应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这种状况亟待改变。研究学生并不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专利,校长也应该研究学生,而且应该从更宏观、更深刻、更长远的视角研究学生。

第二,研究学生是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新课改后,教材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也变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过去的新特点,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求每个教师必须研究学生,以新的方式“备学生”。

第三,研究学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时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但有的成效并不显著。新课改以后,教师们的负担更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也很严重。笔者认为,教师研究学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最佳途径,投入少,见效快。我们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充分了解学生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的关键环节,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对学生研究越多,教师对学生就越有感情,其责任感就越强(经常家访的教师对学生和学生家庭了解更多,也更负责任),其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就越丰富多样,其角色就越远离机械重复的“教书匠”,就越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其工作满意度就越高。研究学生增加了教师职业的内容丰富性和内在吸引力,使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活力和魅力!

研究学生什么

研究的内容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标。质量和公平是当前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两个关键词。质量意味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公平意味着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校内公平)。通俗地讲,这个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两全”(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两全”的现状如何?有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学生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情况。学生的身体是否健康?饮食和睡眠情况如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积极向上?知识掌握是否扎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如何?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家长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

对学生发展的各个维度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不能只研究学生的考试分数。要探明学生发展各个维度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具体表现,这是下一步改进学校工作的前提。粗放式的研究不会带来高水平的改进。

第二,研究校内公平的现状。关注弱势学生的发展状况,重点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情况,看看学校和教师是否只是重点关注“好学生”,是否在资源配置上有不公平现象,校长和教师是否“心照不宣”地放弃了一些升学无望的所谓“差生”。

第三,研究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和解决现存问题的措施。重点关注:针对问题如何提高教育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在学校工作中切实兼顾效率(质量)和公平?如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怎样研究学生

怎样研究学生涉及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研究机制等问题。

第一,谁应该研究学生?学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社会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工作的视角研究学生。不只是班主任有必要深入研究学生,科任教师、校长都有必要。甚至学校食堂(如果学校有食堂的话)做饭的师傅也有必要研究学生,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进行科学的营养配餐,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第二,主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学生?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很多,行动研究的方法最适合实际工作者使用。这种研究紧密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草根化”的研究,是一种经济而讲求实效的研究。这种研究不过分追求研究过程的精致和研究结果的精确,其目的主要在于改进工作。

第三,建立什么样的研究机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学校很有必要建立一些机制鼓励教师研究学生。如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专家引领,加强管理人员和教师在研究方面的能力建设,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形成一个积极研究学生并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风气和氛围,让大家在合作和研究中学会研究。再如:学校可以在校内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如建立让教师展示自己研究结果的“学生发展论坛”),建立鼓励教师开展学生研究的评价机制(对于研究学生很见成效的教师,在评优、晋升中优先考虑)。学校还应为教师研究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如为教师购买一些必要的图书资料(如学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选自《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5“专题笔谈”,编辑:许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