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建构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 基础教育3
课题主持人: 顾 萍 武丽虹
所在单位: 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
申报日期: 2021.09.08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第五部分“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之二“重点研究方向”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依法治教研究”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1”,申报职成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省、市两级,在□打“√”,然后分以下几种情况: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省 □市”后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第一主持人姓名 |
顾 萍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80.01 |
||||||||||||||
行政职务 |
党支部书记 |
专业技术职务 |
汉 |
研究专长 |
教学管理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研究生 |
电 话 |
13962566309 |
|||||||||||||||||
工作单位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
Szwsycz@163.com |
|||||||||||||||||||
通讯地址 |
苏州市吴江区高新路苏州湾实验初中 |
邮政编码 |
215200 |
|||||||||||||||||||
第二主持人姓名 |
武丽虹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3.02 |
|||||||||||||||
行政职称 |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小学高级 |
研究专长 |
教育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电 话 |
13852876238 |
|||||||||||||||||
工作单位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
2387360944@qq.com |
|||||||||||||||||||
通讯地址 |
苏州市吴江区高新路苏州湾实验初中 |
邮编 |
215200 |
|||||||||||||||||||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C |
||||||||||||||||||||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困境及改进》 |
2021年07《教学与管理》 |
|||||||||||||||||||||
《基本活动经验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
2021年07期《中学数学研究》 |
|||||||||||||||||||||
《指向学科关键能力的“数学活动”教学改进》 |
2021年07期《中国数学教育》 |
|||||||||||||||||||||
《初中混合式学习的迷失和改进》 |
2021年02期《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
《大数据背景下的微课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
2018年04期《中学数学杂志》 |
|||||||||||||||||||||
《凸显专题特点 提高复习效率》 |
2017年07期《中学数学参考》 |
|||||||||||||||||||||
《用好特征 关注方法 多维思考》 |
2017年10期《中学数学参考》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徐秀峰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中小学高级 |
教育科研 |
策略指导 |
||||||||||||||||||
孔显臣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中小学一级 |
教育科研 |
常务管理 |
||||||||||||||||||
徐 英 |
苏州市吴江区立泽实验初中 |
中小学高级 |
教育教学 |
模式指导 |
||||||||||||||||||
姚春珍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中小学高级 |
教育科研 |
评价指导 |
||||||||||||||||||
施俊进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正高级 |
教育科研 |
课题指导 |
||||||||||||||||||
杨芳燕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中小学一级 |
教育教学 |
教学实践 |
||||||||||||||||||
邱 慧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中小学一级 |
教育教学 |
教学实践 |
||||||||||||||||||
|
宋文佩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中小学一级 |
教育教学 |
教学实践 |
|||||||||||||||||
|
杨 潇 |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中 |
中小学一级 |
教育教学 |
教学实践 |
|||||||||||||||||
|
|
|
|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1.育人指向是教学的逻辑起点,这里具体指初中数学学科育人。数学学科育人是通过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过程反思与发掘,彰显数学学科共通的、独特的基本特征,更大程度地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从而将数学“学科样态”转化为“育人样态”,助推学生数学素养与生命成长的双重建构。 2.(1)乐活(LOHAS)是由美国社会学者保罗·雷1998年首次提出,意思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我们赋予其新意,“乐”是快乐,乐于参与,并乐在其中;“活”是灵活,活学活用,且活力十足。 (2)学习场域 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仅限于在校课堂教学的概念,其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完整学习过程的泛在学习背景下的各种学习场景。一方面指为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提供的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显在物理空间,另一方面指教师、学生、学材、环境之间的潜在关系空间。这两种空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指向以生为本的学习中心的建立,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提升。 (3)“乐活”学习场域是基于“双减”政策下,构建一个能让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学习的空间(显在物理空间和潜在关系空间)。在这空间中师生从“乐”出发,通过认知思维的碰撞、情感体验的交互以及具身学习的方式促进健康、持续的学习,充分体验知识盘活、方法用活、思想激活、经验化活、思维灵活、生命鲜活的成长过程,致力于涵育学生终身受用的素养空间。 3. 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建构研究是在“双减”政策下学科育人的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过程中,挖掘学科价值点,探索育人渗透点,重构育人指向的教学路径,实施虚拟学习与现实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育人同时并存、互为补充,促进支持学习的物理空间创新、关系空间创新,建构起在“数学的乐境”中享受着“生命的活性”的数学“乐活”学习场域,从而实现习育、化育和教育这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促进学生终身受用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从“乐活”学习场域实施学科育人,是当下“双减”政策的全新方向和现实课题。而学习场域的建构是促进课程实施学科育人的主要价值诉求。 国外对于学科育人鲜有学者研究,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使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建立了发展性教学观。他主张“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反对割裂知识与学生发展的价值关联,克服停留于单一的书本知识传授式教学的局限。对于乐活学习只有快乐教育的观点涉及到,柏拉图曾说过:“快乐与痛苦皆是教育的原理。让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是正确教育的根蒂。”亚里士多德也极为认同快乐在学习者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学习者的快乐问题提升到教育发展的高度进行研究。而“学习场域”研究较早,皮埃尔·布迪厄的观点是场域指那种有相对自主空间和自身运行法则的小世界,但作为小世界,却没有完全的一致性,会受到社会法则的制约。布迪厄认为,场域与惯习之间不是单纯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动态的且通过“实践”来“生成”或“建构”的关系。在亚洲,新加坡最早建立了Outbound School,将体验学习融入户外活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关注学习场域建构,特别关注体验场所和体验形态的研究。 国内数学学科育人和学习场域的研究仍以理论研究居多。具体关注学科育人、学习场域以及课堂改进等内容方面,理论研究群体关注更广泛,一线实践研究群体则对落实培养路径与策略更感兴趣。如申瑞杰主要围绕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提升,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王海花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性研究。而关于“乐活”学习场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大部分学者对“乐活”的关注仍集中在学前教育与小学阶段,其中关于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的研究明显甚少。对数学育人和学习场域的评价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一线实践研究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还没有开始。 综上,在“学科育人”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构建“乐活”学习场域实践方面却鲜有突破,特别是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实践有机融合的学习场域具体研究还很少。为此,本课题立足于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这块阵地展开探索和研究,以求实现数学学科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研究价值 学科育人下“乐活”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是把健康、快乐、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学习场域,强调全息育人,贴切“双减”政策,让学生因学而乐、健康成长,使教师因教而乐、幸福生活。其研究价值有: (1)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构建利用“乐活”学习场域践行学科育人实践路径,形成“乐活”学习场域中进行学科育人的策略及教学范式,对指导“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优化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实践价值:通过特定的学习场域建立,将初中数学知识与育人资源进行深度整合,进而改进教与学行为,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品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引领力,促进学生素养提高,使“双减”政策下学科育人真正落地生根。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1.研究目标 (1)通过文献研究,进一步认识数学学科育人和学习环境重构的内涵与价值,转变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提高教师“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转型的理论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提炼出“乐活”学习场域践行学科育人教学的基本策略,为更多教师育人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操作的模式。 (3)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 “乐活”学习场域的建构及切实可行的数学学科育人方式,推动“双减”政策下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 本研究围绕“双减”政策下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研究主题,通过设计并实施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乐活”课堂学习场域和课后学习场域,探索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乐活”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乐活”课后实践方式,分析实践结果,总结相关问题及建议。具体研究以下内容: (1)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现状研究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个别采访等,了解和总结初中三个学段对“双减”政策落实、学科育人和初中数学学习场域建构的现实情况,对各年级“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实施方式进行梳理与反思,针对“双减”政策的问题分析,总结提炼学科育人的“乐活”课堂教学和“乐活”课后实践的侧重方面,从而为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探寻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2)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设计研究 通过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索“双减”政策下学科育人的“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互动的新型学习场域,并总结出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乐活”课堂和实践的设计核心要素: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设计如下图)。
(3)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教学研究 ①“乐活”学习场域中基于学科育人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积极探索“双减”政策下践行学科育人的课堂教学,提炼以“乐”为外显状态,以“活”为内隐追求的“乐活”课堂学习模式:
②“乐活”学习场域中基于学科育人的课后实践方式: 一是充分发掘校域文化资源,形成开放式"学习场域; 二是善用现代网络资源,,创设信息化"学习场域; 三是借助育人评价反馈,构筑诊断式"学习场域"。 (4)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评价研究 通过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探索出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的评价要素。评价将着重对教师、学生、学材、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将进一步探索提炼出“双减”政策下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评价表,以评价促进学生多维度多向度的成长。 3.研究重点 基于“双减”政策下学科育人的“乐活”学习场域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和课后实践方式研究。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1.研究思路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实践——反思,总结成果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构建。具体研究思路如图: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6月——2021年9月) ①通过文献法掌握支撑“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研究”的科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②借鉴有关国内外学习场域建构研究的方法及研究成果,通过调查法了解师生对初中数学学科育人及优化学习环境的接受程度及存在的认识误区。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21年10月——2023年9月) 具体实施第一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2月) ①设计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构建研究的的整体思路,充实和优化已经建立的项目化课程活动基地; ②确立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教学的案例,并设计出学科教学形式和课后实践流程; ③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实践研究,即运用所设计的“乐活”课堂教学形式和“乐活”课后实践流程进行数学活动。 具体实施第二阶段(2022年3月——2022年12月) ①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后实践活动范式; ②通过对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中教学模式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修改,使之完善; ③然后运用修改后的教学形式和流程、方式、方法进行再实践研究; ④通过研究,将分析、总结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形成科研型经验。 具体实施第三阶段(2023年1月——2023年9月) ①对基于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以论证该该模式的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②深入研究,潜心实践,走学习、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成长之路。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 汇编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各种资料;整理被研究学生档案资料;呈现经典案例;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评价、鉴定验收。 ①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汇总研究成果; ②完成《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案例集》; ③完成《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论文汇编》; ④完成《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影像资料》; ⑤申报课题研究结题,请有关专家评估验收。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预置整合环节+教学设计)。根据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收集来的关于学科育人、学习场域和乐活课堂统整的材料进一步梳理整合,再对比分析有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系统论原理、建构主义、整体教育学等理论的学习,提炼出对乐活学习场域起指导作用的元素,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根据《课标(2011年版》,研读苏科版版教材相关育人资源和相关案例,为课题展开墓定基础。 (2)调查法或者访谈法(课题设计前)。通过事先调查,摸清“双减”政策下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科育人的数学现实,通过访谈获取对现有学习环境的认识,为进一步设计“乐活”学习场域提供可支撑的材料。 (3)行动研究法(主要体现在课题没计、教学实施和反思环节)。在目前“双减”政策下育人指向的“乐活”学习场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人研究,基于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育人资源适当整合,从中探索出适合现有初中数学学科育人的乐活学习场域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教学模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反思、积累,在研究中打磨、沉淀,形成基于课题研究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典型案例,这是本课题的主要表达形式。 (5)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总结,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梳理、提练,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或论文,予以公开发表或在市内交流等,并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主要观点 (1)建构育人合适区。将“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学科育人与“乐活”学习场域有机融合,既让学生在较为轻松、具象的环境中进行学科认知,又把育人从课堂引向课外,强调实践育人,无缝对接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不断挖掘学科“育人点”,填补学科育人的“空白点”,夯实学科育人的“基本点”,培植学科育人的“生长点”,建构学科育人合适区,从而让知识可固、让思维可见、让思想可感、让精神可塑。 (2)重塑育人关系网。“双减”政策下育人指向的“乐活”学习场域由教师←→学生(双向式)变为教师、学生、学材、环境多元互动的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整合以及情境之间的互动,适应“素养”时代育人要求。 (3)提高育人引领力。教师参与“双减”政策下“乐活”学习场域建设与利用研究,对数学学科育人形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体验,进一步引领教师自觉践行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的教学能力,并从数学理解角度改进教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可能的创新之处 ⑴理论创新 本课题研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构造“乐活”学习场域,优化育人环境,使育人从课堂推向课前、再延伸到课后,从而实施全员、全程、全域育人,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变革。 ⑵实践创新 ① 立足学生内在学习需求,建构“双减”政策下学科育人的“乐活”学习场域课堂教学范式,以“乐 思寻疑—乐探解疑—乐辨质疑—乐构活疑”的 “乐活”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能够基于问题驱动、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使“乐活”学习场域真正成为激励学生生命生长、绽放活力的快乐殿堂。 ② 创设“乐活”学习场域下实践育人的典型案例,能够促进教师将育人从课堂推向课前、再延伸到课 后实践,对一线教师践行“双减”政策下学科育人具有指导意义,使学科育人走进实践育人新时空。 ③ 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建构,能推动区域初中数学教学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 构,让数学育人细水长流、无痕渗透,最终浸润至学生的生命体内,助推学生思想激活、经验化活和素养齐活的生长样式。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
报告 |
2021.8 |
课题实施方案 |
方案 |
2021.10 |
|
开题报告 |
报告 |
2022.1 |
|
教学案例汇编 |
案例 |
2022.12 |
|
中期报告 |
报告 |
2022.12 |
|
最终成果(限3项) |
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建构案例集 |
案例 |
2023.9 |
育人指向的初中数学“乐活”学习场域建构论文集 |
论文 |
2023.9 |
|
研究报告 |
报告 |
2023.10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组核心成员全部为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他们都主持或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研究,近几年已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学与管理》《中国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杂志》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多篇教学论文。这些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 一是文献搜集工作。围绕本课题的立项与研究,课题组搜集了包括相关论著、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的文献,并组织学习研讨,深入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讨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相关论著: 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8. 格劳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M].陈昌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研究论文: [1] 喻平.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个框架[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2):19–23. [2] 常磊,鲍建生.学科育人视角下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2):24–28. [3] 任子朝,陈昂,赵轩.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5):116–121. [4] 徐斌艳,蔡金法.关于数学素养测评及其践行[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9):13–24. |
|||
[5] 朱立明.我国数学育人研究述评[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2):84–88. [6] 李艺,钟柏昌.谈“ 核心素养” [J].教育研究,2015,36(9):17–23. 二是调研工作。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针对教师的学科育人现状、课堂教学改进与课后学科实践状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开展了调查分析,撰写了《基于学科育人的“乐活”学习场域构建调查报告》、《学生核心素养现状与能力调查报告》等。这些调查分析的研究成果,为确定本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提供了可靠依据。除此之外,课题组还多次举办研讨会,让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材研究与教学实践,畅谈对学科育人和优化学习环境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制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和具体方法。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研究时间有保障。本课题研究的是学科育人,是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时间上能够得到较大的保障。 (2)过程管理有保障。学校层面有完善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能够保障课题研究例会的正常进行。 (3)资料获得有保障。区教育局图书云平台提供的的图书和报刊数量多、种类全,办公教学网络设备先进,这些为课题组了解相关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4)经费筹措有保障。学校有相关制度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保证课题研究正常、健康、有效地进行。学校将多方面提供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引导课题研究人员将自学与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
- 上一篇:指向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学材整体建构研究
- 下一篇:“带着课题进课堂”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