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做人教育”思想文献研究
日期:2022-06-20 15:52:41  浏览量:296

叶圣陶“做人教育”思想文献研究

王皓在《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发表《论叶圣陶的“做人教育”思想》,他认为,叶圣陶的“做人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其精髓是自学自励教育; 其重点是养成教育; 其内核是人生观教育; 其主体是公民教育; 其归宿和指向是造就健全公民。这就像是一根红线, 贯穿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全部论述和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之中。

一、自学自励教育:

叶圣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 出了学校, 担任了工作, 一直能自学自励, 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的任苏民在《中国教育报2016 年9 月8 日第 007 版发表《读懂叶圣陶教育思想里的“中国教育学”》,他指出,叶圣陶“做人思想本质上更是一种中国现代教育实践之学、智慧之学,它将其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具体贯彻在德育、教学、教师发展和语文教育等实践领域,总结和提炼了丰富的教育改革经验,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智慧。叶圣陶的人本德育论,以“做人”为根本目的,以“人生”为内容主题,以“人本”为教育原则,强调主体德性发展为本旨、人的道德实践为本体、整体生命培育为本位、教育者的身教为本源

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现代教育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怎样培养现代中国人的关键问题,认为中国现代教育的过程和方式是,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自学的本领,以至能够终身自学、自强不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思想,不仅是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而且也是叶圣陶“做人教育”思想的重点。这是叶圣陶终身执着的追求和对“做人教育”的科学见解。从教育的重点看, 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他说:“教育的重点在‘育’, 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周民森在《基础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中发表文章《养成良好习惯 造就合格公民——管窥叶圣陶的养成教育思想》中认为,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叶圣陶的一贯主张,他有近50篇文章,200多处文字涉及到这一内容。分别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阐述。

张丹枫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01期发表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中,结合叶圣陶关于“养成教育”的思想,就教师如何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做了论述。

三、人生观教育

    韩立群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03期发表的《叶圣陶的基础教育目标体系论》中说:“(叶圣陶)其目标体系是由人生观目标、人格目标和习惯目标三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系列构成,……叶圣陶是中国现代人生观教育最早的倡导者和实验者之一。将其付诸实践,通过较长时期的实验与总结,把这一教育思想在理论上更加系统化和中国化的则是“五四”时期的叶圣陶。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基础教育必须要以现代人生观的养成为总目标和总出发点的论断,并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加以论证。从基础教育与“做人”的关系上加以论证。”作者把叶圣陶的人生观教育归纳为“民主性品格”“全面性品格”“实践性品格”三个方面。

四、公民教育:

叶圣陶看来,“教育的注目点应该是社会, 而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个人。”因为个人总是社会的细胞, 也往往是一个具体国家的人即公民,因此,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培养健全的公民,“做人教育”的着力点和方向应该是公民教育。“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

徐瑛在《文教资料》2016年第五期发表了《叶圣陶与梁启超教育思想的比较》中认为,叶圣陶的“做人教育思想”代表着我国现代教育实践发展方向,注重身体与人格的共同成长,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也就是要做“合格的公民”,“够格的公民”。

薄翔在《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中发表《试论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思想》,提出:“叶圣陶的公民教育应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教育的思想”“我们认为公民教育首先应从道德伦理教育入手,从与他人、与家庭、与集体的关系出发, 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经验与实践生活的践行体验。然后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应该从具体的法律规范上运用各种方式, 使学生自觉以社会与国家的整体利益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